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无弦琴

淮北杜晓光:做人要厚道 写文章要有良心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叫魂  

2007-10-15 12:54:53|  分类: 消逝的文明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叫魂

 

给小儿叫魂

 

小儿在不注意的时候,因突然的声响或跌倒等情况受到意外惊吓,出现眼神惊恐、呆滞的现象,大人担心小儿吓掉了魂,便立即给孩子“叫叫”,把魂收住。就在受惊吓的原地上,一手摩擦孩子的头顶,一手从地上“抓魂”往孩子身上送,口中念叨:“宝宝――不怕――”连续叫上五七声,小儿会慢慢转过神来,恢复状态。若不能得到及时“叫叫”,孩子会出现嗜睡、梦中打哆嗦,甚至发烧的症状,人们便认为小孩的魂吓掉了,必须把小孩的“魂”叫回来入体。

晚上喝罢汤,砍一根柳树枝杈,枝杈上搭着孩子的一件小褂子,娘在前面拉着,沿着孩子白天经过的路线,慢慢地走,拖着长腔喊着孩子的名字:

××——家来吧——”

奶奶跟在后头,一连声地应着:“――来啦!”

声音亲切柔和,又带着几分凄厉。小孩的魂听到熟悉的声音,就会“穿”上小褂子跟着娘和奶奶回家去,小孩也就平安了。若小孩的奶奶不在了,就找一位与孩子熟悉的老奶奶,跟在后头应声。“叫魂”的确有让孩子恢复的,先前村子里常常有拉着柳树杈给孩子“叫魂”的。遇到说话做事心不在焉的人,就会说咋跟掉魂似的?对地高声大嗓门叨唠不停的,就说:咋就跟叫魂似的!

小儿受到意外的惊吓,没能及时得到“叫叫”的慰藉,惊恐情绪积压在心,会带来生理上的不适,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等,并不是所谓的掉“魂”。用叫魂恢复了,并不是把“魂”抓住了,而是孩子心理上得到慰藉,慢慢排除了惊吓情绪,平静下来,生物钟逐渐得到了平衡。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,科学知识的普及,人们已不再相信掉“魂”的说法,对小孩的惊吓症状能够配合医生进行治疗,拉着柳树杈“叫魂”的仪式早已消失了,而叫几声“抓魂”的习惯依然在妇女中保留着,让人感到不光是对孩子的抚慰,更是给自己的担心一个安慰。

 

打簸箕叫魂

 

上吊死的人,人们认为不该死,冤魂会后悔,会留恋家人,不愿意马上就到阎王爷那里去。割断了上吊绳之后,把死者放在软床子上,一群男人爬到屋脊上,一个人一手提着簸箕,一手拿着硬邦邦的笤帚疙瘩,“嘭嘭”地敲打几下簸箕,再高声呼喊(后辈人要按辈分呼称谓):

“××――来都来!”

旁边有人立即高声答应道:“来啦!”

再敲再喊:

“××――来都来!”

“来啦!”

喊得声嘶力竭,一声紧似一声,一个喊累了,另一个接着。击打簸箕声、喊叫声,场面让人惊心动魄,感觉到真的传到了阴曹地府,惊动了鬼神。这个活动要持续一两个小时,即便明白人已死去,人们还是要举行这个仪式,希望冤魂听到熟悉的喊声,不忍离去,会转头回到自己的躯体上来。

上吊寻死,以生命作代价,其中必有难言的苦衷,复杂的故事,生不如死,是何等艰难的遭遇。这种打簸箕喊魂是迷信活动,却寄托了人们对生命的关爱,对一个健康躯体突然失去了生命的不甘心。平时簸箕里有灰土时,人们只能用手轻轻拍一拍,震一震,忌讳用工具尤其是用笤帚疙瘩砸簸箕。人们在急着找人找不到时,常以此作比:打着簸箕也叫不应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50)| 评论(5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